首页 养老资讯 肿瘤癌症防治

最新发现喝酒致癌,酒还能喝吗?

尽管长期大量酗酒引起的肝脏、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已为大家熟知,但在酒文化盛行并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仍有相当数量的爱酒人士频频“干杯”。
然而,2018年新年伊始,一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上的最新学术论文在网络上刷屏,人们对于喝酒致癌的担心、质疑和争议不断,引起广泛的热议并引爆网络。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酒精(乙醇)确实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因此,长期大量饮酒,乙醛在体内过量蓄积,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发表在《自然》上的最新学术论文是来自剑桥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破坏造血干细胞DNA结构,诱导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应该说,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酒精与癌症发生的机制,解释酒精与癌症发生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无论饮用的是白酒、啤酒或葡萄酒,进入体内的乙醇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则通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代谢为乙酸和水,排除体外。乙醛可导致饮酒者出现面红、头晕、恶心和心跳加速等反应。
此研究中发现,对乙醛脱氢酶代谢分解力不足的老鼠会让基因易产生缺陷,摄入酒精后导致的细胞基因突变更为显著。这一结果,对中国人群的警示意义更大。由于在中国人群中有约50%人群的对乙醛脱氢酶的代谢分解力不足,因此,对这部分人群而言,一旦饮酒后,乙醛将无法及时代谢为乙酸,导致乙醛更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基于该研究,即使是大量饮酒后造血干细胞出现基因突变,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可能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由于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涉及遗传、免疫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简单地将细胞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直接画等号,过度解读这项研究,是不合适的。
尽管在研究中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细胞基因突变的事实,但酒精暴露到什么程度,达到多少的饮酒量,才能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目前尚不清楚。此外,适量饮酒是否会导致基因突变?有无不导致基因突变的安全饮酒量?长期饮酒、短期大量饮酒等不同饮酒模式,对诱导基因突变的影响是如何?这些问题,尚有待更多的研究阐明。此外,此研究是在动物上开展的研究,是否能完全解释酒精对人体的作用,也并不清楚。
因此,我们应客观看待这项研究。既不要谈酒色变,将喝酒和癌症发生,形成简单的必然联系;也不要无视这项研究的潜在意义和价值。我们提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喝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减少酒精暴露,对喝酒脸红的疑似乙醛脱氢酶代谢分解力不足的人群尤应注意避免酒精的接触,以最大程度降低酒精可能导致的癌症发生风险。
安全的饮酒量是多少?
很多人会疑惑,饮酒的安全范围是多少? 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剂量。我们一直知道,过度饮酒会增加患病的概率,但是轻、中度饮酒对疾病影响是什么,一直不清楚。
首先,很难建立关于“安全饮酒”和癌症风险的明确指导方针。科学家已经尝试将饮酒者根据日常饮酒量进行分类,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男性每天超过3次,女性每天超过2次)。研究普遍证实,重度饮酒会增加某些癌症的患癌率。
那么,少量饮酒(例如每天一杯葡萄酒或者更少)是否会增加癌症风险?对于乳腺癌而言,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证实,女性饮酒量越多,患乳腺癌风险越高。对于其他癌症,目前研究还没有明确证据。事实上,“越少越好”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常见的说法。
癌症概率作为一个函数,与你吸收的酒精总量相关。如果你今天不幸被诊断出癌症,很可能预示着你15-20年前就开始接触酒精。人们相信,除了少数例外,与酒精有关的癌症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不是偶尔酗酒。
酒的种类是否会影响致癌率?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酒精饮品。过去的研究中认为白兰地酒会增加食道癌的患病率,而啤酒会增加直肠癌概率。但是,研究并没有成一体系,而且并没有研究直接证实,不同的酒品种致癌概率不同。相反,有科学家认为所有酒种类致癌的风险都一样,因为都含有乙醇,而它正是致癌的罪魁祸首。
心血管益处是否大于癌症风险?
凡事没有绝对。酗酒会导致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出血性中风等疾病和政治,但是,少量或适量饮酒会降低冠状动脉类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和心力衰竭。
不过,科学家还是提醒各位,少量或适量饮酒者一定程度上会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是这并不能掩饰酒精对癌症的风险。少量或适量饮酒可以减少死于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但是请注意,这个适量还需要建立在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上,例如搭配食物饮用葡萄酒。如果一个老年人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除了酒精之外,还需要控制其他因素,包括控制吸烟、保持体重、积极锻炼等等。